這陣子在社群爆紅的職場關鍵字:「安靜辭職」(quiet quitting),安靜離職是對自己的工作只做到一般表現,然後不勉強自己多付出努,對有些人來說就是:領多少錢,做多少事,職場只做到最低標準,不要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竭。當大家都在討論這種放棄努力,消極抵抗的心態,其實應該好好想一下這種工作態度跟它背後的沉沒成本到底有多少。
「沉沒成本」(Sunk Cost),是指以往發生的,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,也代表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。例如我們在做決策的時候,已經投入的時間、金錢、精力等,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,稱為”沉沒成本”。當你變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、不會主動思考的員工,主管就更不會交辦給你有些挑戰的任務,漸漸你變成了只是一個執行工作的工具人,沒有表現機會,自然也不會有晉升機會,而你抱怨主管不公平,八卦同事的時間,如果拿去增進自己的工作能力,或是真正去思考轉換跑道,而不是把生命繼續浪費在這樣消極抵抗上,或許能讓自己未來發展更好,也有機會賺大錢。
你以為自己有才華但被虧待了,但老闆覺得每月付給你的薪水,已經符合業界水準,沒有對不起你。你的時間與精力只值那一份你不滿意的五斗米。日積月累,你依然在那個職位,做那些工作,過去歲月你投入的時間跟精力,也跟著累積,變成了無法回收的成本。
當你在辦公室採取安靜離職的心態在工作,請小心默默累積的沉沒成本造成的影響。